原始地形測量方案
1.概述
本標段河道中心樁號為10+300~16+336,總長度6.336km,標段內共有各種建筑物60余座,地勢起伏不平,施工及拆遷難度較大,本標段西岸有大面積鹽田,地勢相對平坦;東岸有數量較多的大坑,土方回填量大。
為了準確的反映工程部位的地形地貌現狀,為施工控制及工程管理的需要,特別是為工程的計量準確性提供依據,根據合同文件要求,我項目部將對工程各部位進行原始地形地貌的測量工作。
我項目部將根據各部位的通視狀況,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的施測方法進行其原始地形測量工作。
2.所要執行的規程規范
1)《全球定位系統(GPS)測量規范》GB/T 18314—2009
2)《水利水電工程測量規范》SL 197-97
3)《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》SL 52-93
4)《水利水電制圖標準》
3.所采用的測量系統
1)1980年西安坐標系,中央經線119.1°。
2)1985年黃海國家高程基準。
4.所投入的測量儀器、測具及設備
測量儀器、測具及設備配置
名 稱 |
規格型號 |
數量 |
標稱值 |
備注 |
GPS機 |
瑞得R90T 1+2 |
1套 |
±3mm+5mm.ppm |
移動站2臺 |
全站儀 |
拓普康 |
1臺 |
±2mm+2mm.ppm |
|
水準儀 |
博飛AL322-A |
2臺 |
±2mm/km |
|
水準儀 |
徠卡NA 728 |
1臺 |
±1.5mm/km |
|
水準尺 |
黑紅面板尺 |
一副 |
|
|
卷尺 |
50m |
一副 |
|
|
成圖軟件 |
CASS7.1 |
1套 |
|
|
對講機 |
|
4部 |
|
|
5.原始地形測量方案
5.1 施測方法
1)水工建筑物部位及河道部位測繪原始地形高程,繪制斷面圖。
2)橫斷面測量采用原始地形斷面測繪的方法。
5.2施測精度
1)原始地形施測依據招標文件中所要求的必測斷面外,在兩斷面中間加設斷面的方法進行施測。
2)每25米加設一個斷面,在地形變化較大地段加設斷面,并在圓弧段起點和終點加設斷面,圓弧段中間部位仍依據20米布設,在漸變段起止樁號同樣加設斷面,以中軸線向左右偏移,以地形實際變化直至征地邊界截至,采集原始地面數據。
3)在結構物斷面采集中,依據結構物中心線向兩側偏移,根據設計圖紙中所給開挖斷面開挖線向兩側延伸至征地邊界。
5.3控制測量
工程區內已有設計單位所布設的GPS測量控制網,其測量成果已由管理公司提交于我項目部,控制點點位由管理公司組織會同業主單位、設計單位、施工單位在實地移交于我項目部,現移交工作已結束。
5.4放樣測量
施工放樣,即把設計圖紙上工程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,用一定的測量儀器和方法測設到實地上去的測量工作稱為施工放樣(也稱施工放線)。
1.為保證測量精度,施工現場放樣人員應該做到以下幾點:
1) 仔細閱讀設計圖紙,并對圖紙上標注的各項數據(如平面尺寸、高程注記、各類曲線要素、坡比以及坐標等)進行認真的復核計算。
2) 為保證放樣的準確性,應經常對測量儀器進行檢查和效驗。
3) 如果放樣數據需要由計算而得,應至少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獨立計算出測設數據,各種方法計算出的成果應完全一致。
4) 必須按正式的設計圖紙和文件(包括修改通知)進行放樣,杜絕憑口頭通知或未經批準的草圖進行放樣。
2.放樣過程中的注意事項:
1)用水準測量方法放樣高程時應做到:兩次讀數,以校核讀數的準確性。高程放樣結束后,應重新觀測后視水準點,以檢查原后視讀數的準確性。
2)用全站儀極坐標放樣時,除后視一固定方向外,應盡量再前視另一已知點,以檢查方位角的閉合情況,校核后視定向的準確性。
3)用鋼卷尺放樣距離時,應用串尺法前后尺各讀兩次,校核距離的準確性。
4)對同一構筑物同時放樣兩個以上點時,應在現場用鋼尺丈量放樣點間距離,并與理論值比較,以檢驗放樣點位的準確性。
方案全文: